荔枝性熱,出血病患者、婦女妊娠以及小兒均應忌食。凡屬陰虛火旺體質者忌食;糖尿病患者忌食。荔枝不可多食,多食發熱;老年人多食荔枝可加重便秘。下面果果帶你一起來看下荔枝的食用禁忌吧!
荔枝基本介紹
荔枝屬亞熱帶果樹,性喜溫暖。常綠喬木,高通常不超過10米,有時可達15米或更高,樹皮灰黑色;小枝圓柱狀,褐紅色,密生白色皮孔。葉連柄長10-25厘米或過之;小葉2或3對,較少4對,薄革質或革質,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,有時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6-15厘米,寬2-4厘米,頂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,全緣,腹面深綠色,有光澤,背面粉綠色,兩面無毛;側脈常纖細,在腹面不很明顯,在背面明顯或稍凸起;小葉柄長7-8毫米,那么一起來看下荔枝的功效與作用。
荔枝的經濟價值
木材堅實,深紅褐色,紋理雅致、耐腐,歷來為上等名材。廣東將野生或半野生(均種子繁殖)的荔枝木材列為特級材,栽培荔枝木材列為一級材,主要作造船、梁、柱、上等家具用。
荔枝藥用價值
《本草綱目》載:荔枝有補脾益肝、生津止呃、消腫痛、鎮咳養心等功效。但李時珍說:“荔枝氣味純陽,其性微熱。鮮者食多,即齦腫口痛也。”
根部:微苦、澀,溫。消腫止痛。用于胃脘脹痛。
葉片:
果肉:假種皮,甘、酸,溫。益氣補血。用于病后體弱,脾虛久瀉,血崩。
果核:甘、微苦、澀,溫。理氣,散結,止痛。用于疝氣痛,鞘膜積液,睪丸腫痛,胃痛,痛經。
功能主治荔枝味甘、酸、性溫,入心、脾、肝經;果肉具有補脾益肝、理氣補血、溫中止痛、補心安神的功效;核具有理氣、散結、止痛的功效;可止呃逆,止腹瀉,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,同時有補腦健身,開胃益脾,有促進食欲之功效。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浸水數日,貼爛腳。《泉州本草》:治耳后潰瘍,曬干,燒存性,研末調茶油,抹患處。 附方治虛喘:荔枝樹皮100克,水煎代茶飲。
荔枝食用價值
荔枝所含豐富的糖份具有補充能量,神疲等癥狀;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;荔枝擁有豐富的維生素,可促進微細血管的血液循環,防止雀斑的發生,令皮膚更加光滑。
荔枝的食用禁忌
1、荔枝-黃瓜、南瓜、胡蘿卜、動物肝臟
黃瓜、南瓜、胡蘿卜中所含的維生素C分解酶,會破壞荔枝中的維生素C,動物肝臟中的銅、鐵離子也能破壞荔枝中的維生素C。荔枝與這些食物同食,會使原有的營養價值降低,所以不宜同食。
2、荔枝-李子
二者均性溫,多食容易上火,同食,更易上火。
注意事項在吃荔枝前后適當喝點鹽水、涼茶或綠豆湯,或者把新鮮荔枝去皮浸入淡鹽水中,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。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虛火,還具有醒脾消滯的功效。
另外,用荔枝殼煎水喝,能解荔枝熱。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過300克,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枚。
宜食人群
荔枝適宜體質虛弱、病后津液不足、貧血者食用;適宜脾虛腹瀉或老年人五更瀉、胃寒疼痛者食用;也適宜口臭者食用。
忌食人群
荔枝性熱,出血病患者、婦女妊娠以及小兒均應忌食。凡屬陰虛火旺體質者忌食;糖尿病患者忌食。荔枝不可多食,多食發熱;老年人多食荔枝可加重便秘。長青春痘、生瘡、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癥時,也不適宜吃荔枝,否則會加重病癥。
小編語錄:荔枝與香蕉、菠蘿、龍眼一同號稱“南國四大果品”。荔枝因楊貴妃喜食而聞名,使得杜牧寫下“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”的千古名句。
關于荔枝的相關知識,猜您喜歡這些: